全书除绪论以外,分为三大版块,包括基础篇、临床诊断篇和临床治疗篇,共二十五章。 36849-文前.indd 13 2024/10/16 14:54:4714 第一章至第七章为基础篇,主要涉及核物理、仪器、药物、核素示踪与核医学显像技术、体外分 析技术、计算机技术在核医学中的应用及辐射防护。其中,在第二章新增“微流控技术”、第三 章第四节“新型放射性药物临床转化”中新增了“治疗性放射性药物”的内容,兼顾研究方面 的基础知识更新,体现科研成果的临床转化。第八章至第十九章为临床诊断篇,包括功能测 定、放射性核素显像在各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应用,重点阐述显像原理和临床应用;在第八章 “核医学分子影像”中新增“基于分子影像的相关多模态精准诊断技术”一节,突出核医学分 子影像在无创、在体可视化疾病精准诊断方面的价值。将上一版的“核医学在儿科疾病的应 用”拆分为第十九章“儿科核医学”和第二十五章“儿科疾病的核素治疗”,分别介绍放射性 药物在儿科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。本版将第二十章至第二十五章单独归为临床治疗篇,重点 强调临床核医学的诊断和治疗两大功能,同时具备既诊又疗的独特优势。
田梅
女,1972 年 7 月生于山西省太原市。复旦大学特聘教授、博士研 究生导师,人类表型组研究院执行院长、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核医 学/PET 中心学科带头人。曾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核医学 科教授、美国 MD 安德森癌症中心影像诊断部助理教授。担任世界分 子影像学会(WMIS)主席、中国认知科学学会副理事长。国家级特聘 专家、教育部“长江学者”特聘教授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。
从事核医学分子影像的教学、临床和科研工作 26 年,针对人类重 大疾病的临床诊治难题,传承并创新了基于核医学的基础研究、临床 实践和理论体系,建立了一系列基于核医学的精准诊断与治疗的新技 术、新方法和新应用。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项目(重 大疾病的核医学精准诊疗)、中日韩前瞻计划项目等,发表 SCI 英文论 文 200 余篇,主持制定了 4 部 PET 分子影像诊断国际专家共识,主 编全国规划教材 2 部、副主编 2 部,主编英文专著 2 部。担任美国核 医学与分子影像学会旗舰刊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国际副主 编,欧洲核医学协会旗舰刊 European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& Molecular Imaging副主编,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会刊Research副主编。 曾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、中国青年科技奖、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、教育 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。
石洪成
男,1964 年 5 月生于辽宁省抚顺市。博士,主任医师,教授,博士 研究生导师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核医学科主任,复旦大学核医学 研究所所长,上海市影像医学研究所副所长,美国核医学研究院荣誉院 士。兼任美国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会委员,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候 任主任委员,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副主任委员、核医学分会候任主 任委员,上海市医学会核医学专科分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。
从事教学工作 30 余年,培养硕士、博士研究生 40 余名。以第 一(通信)作者发表论文 240 余篇(其中 SCI 收录 130 余篇)。主编 《PET/CT 影像循证解析与操作规范》《SPECT/诊断 CT 操作规范 与临床应用》和《全身 PET/CT 临床应用探索》等多部专著,主译《人 类行为的脑影像学 SPECT 图谱》。担任多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 划教材《核医学》副主编。创立了核医学影像循证解析体系,在国际上 首先建立了超长轴向视野 PET 肿瘤显像专家共识。承担科技部国家 重点研发计划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课题多项。荣获上海市质量 金奖、上海市“十佳医生”、复旦大学“钟扬式”好党员和美国核医学与 分子影像学会主席卓越贡献奖等多项荣誉称号。
1、注册登录后无需验证密码!请 登录后查看,未注册的请先 注册
2、关注本站公众号:shuyuan-org 获取查看密码!回复关键字【密码】
3、加站长微信:shuyuan_org 微信回复可能不及时!
密码会不定期更新!验证一次,所有会员书籍生效!
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
扫一扫 加站长微信
扫一扫 加站长QQ
发表评论(审核通过后显示) 取消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