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透明镜:清帝国意识形态下的历史与身份认同 ePub
- 作者: 柯嬌燕
- 译者: 賴芊曄 赖芊晔 蔡伟杰
- 出版社:八旗文化
- 出版年:2024.10
- 页数:384
- ISBN:9786267509111
- 作品简介:
榮獲2001年美國亞洲研究協會列文森獎
新清史是什麼?
新清史是1990年代發源於美國漢學及歷史學界的學派,代表學者有羅友枝、歐立德、濮德培、柯嬌燕等人。該學派從「少數滿洲人如何統治廣大且複雜的中國」、「由滿洲人建立的王朝對中國傳統(漢人)的歷史論述有何影響」這兩個問 題意識出發,試圖從「非中原王朝史觀」、「內亞/東亞帝國史觀」、「非漢族中心主義」、「多民族」視角,來重新修正、書寫過往的清代史。
柯嬌燕的《半透明鏡》最大貢獻為何?
本書梳理複雜多元的清代前期歷史,提出一套理論框架,進而對早期清帝國統治的意識形態,與歷史書寫及身分認同之間的關係,有全面且深入的解釋。
半透明鏡是什麼意思?
對古代皇帝來說,鏡子有兩個意涵,一是具有道德或規勸意涵,「歷史之鏡」可以指出統治者的缺失,即「夫以銅為鏡,可以正衣冠;以古為鏡,可以知興替;以人為鏡,可以明得失。」但「歷史之鏡」在帝國的意識形態上,卻是不透明的,其起源、動機及手段都被刻意隱匿,本書期望能揭露當時的主旋律,進而讓意識形態的形象變成可見的、半透明的。
什麼是清帝國統治的意識形態?
由於清帝國是由皇帝所統治,我們可以將清帝國統治的「意識形態」跟清帝國的「皇權」視為互為表裡、不可分割的一體兩面。清代的皇帝會利用政治、文化、經濟、儀式等手段拓展皇權的影響力。具體操作上,皇帝會利用詔令、日記、紀念碑文等官方文件,並以多語言形式(滿文、漢文、蒙文等)來強化皇權的正當性與普世性,皇帝應統御率土之濱,皇帝應撫育普天之下所有子民。
清帝國的意識形態跟過往的中原王朝/征服王朝,有什麼差異?
自新清史學派出現以來,「漢化觀點」或「滿洲觀點」就一直是學術討論的熱點。但本書作者柯嬌燕認為,清帝國統治的意識形態當然會受到滿洲皇帝的出身影響,但也不宜過於簡單二分。以「滿洲征服」這個概念為例,柯嬌燕認為「滿洲征服」是多元(多民族)力量的結合,滿洲人不單純是征服者,漢人也不單純是被征服者。大清之所以能成功入主中原,是結合滿洲人、蒙古人、漢人的力量,且主要靠的是漢人士兵,如此還算是「滿洲人征服漢人」嗎?清帝國還算是「征服王朝」嗎?
清帝國的意識形態與現代中國
清帝國在試圖在強化國家權力的同時,也同時維持政治組織上的相對多元及獨立性,例如始終維持著高度獨立狀態的蒙古與西藏,這是清帝國從本質上有別中國歷代王朝的關鍵之處。清帝國並非單純的「漢化帝國」或「滿洲帝國」,而是建立在「多元且統一」意識形態上的多民族帝國,這最終深深影響了現代中國的國家/民族認同之建構。
- 作者简介:
柯娇燕(Pamela Kyle Crossley)
1955年生,现任美国达特茅斯学院(Dartmouth College)历史学教授,她长期研究清史、中亚史、比较历史和全球史,着重于探讨现代认同的根源,特别是民族认同与现代早期时帝国统治结构的关连性。曾获古根汉学者奖,并以《半透明镜》荣获2001年美国亚洲研究协会列文森奖。主要著作有《孤军:满洲三代家族与清世界的灭亡》(Orphan Warriors,1991)、《半透明镜》与《什么是全球史?》(What isGlobal History?,2008)。
赖芊晔
国立政治大学历史学系世界史组硕士,译作有《古代中国与越:中国南方边境的自我认知与族群认同》、《马、车轮和语言:欧亚草原的骑马者如何形塑古代文明与现代世界》、《木兰与麒麟:中古中国的突厥伊朗元素》等书。
蔡伟杰
国立政治大学民族学系学士、硕士,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中央欧亚学系硕士、博士。现任国立中正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。研究方向为蒙古时代以降的欧亚世界史及内亚与中国关系史,着重于帝国、族群、移民与法制史领域。近年来除了从事学术研究外,也透过网路媒体,积极推广蒙古及内亚的相关历史知识。着有《从马可波罗到马戛尔尼》(八旗文化,2020)。
- 分类:历史传记
- 标签:清朝  历史 
- 链接:https://shuyuan.org/ebooks/3815.html
- 上一书籍:英语词汇的奥秘(升级版)
- 下一书籍:CMake构建实战:项目开发卷
发表评论(审核通过后显示) 取消回复